《十三勢》淺釋
洪均生 著(注:洪均生乃陳發科公的弟子)
原文:長拳者,如長江大海,滔滔不絕也
太極拳也叫長拳,因爲它的變化無窮,好像江海流水,滔滔不絕。
原文:十三勢者,掤、捋、擠、按 采、挒、肘、靠,此八卦也。
此拳也叫十三式,其中包括“掤捋擠按采挒肘靠”八字,主要動作是手法的動作,等于字的“永字八法”,四個正方,四個斜角,像八卦的道理。
掤,是太極拳的勁,是螺旋形的,虛中有實,實中有虛,曲中有伸,伸中有曲。任何著法,離不開掤勁,這是太極拳特有的一種勁,所謂“似松非松,將展未展”的勁。我們如用簡單方式講,也可以講爲,兩人一搭手時的一種動作,左手接左,右手接右。
捋是引化掤勁的,雙方搭手之後,例如右手接右手,就用裏纏向我右後斜角引進,同時用左手搭在對方的右肘外關節上,但須走外纏勁,松肩沈肘,下塌外碾,兩手的勁右手引左手撥,對方被引,不得不進,但又被左手撥住,不得前進,這是陰陽開合的妙用。
擠,是化捋的,右手被捋,手走裏纏,同時右足隨進,把左手放在右臂彎裏側,走外纏勁,一方面助右手向對方胸部擠出,一方面防對方用左手擊我面部。
按,是破擠法的,對方擠來,我隨勢先向右轉身化勁,而用右手管腕,左手管肘,向對方按出。
以上是四個正方。
採,也是引掤勁的,捋不動步,手走中盤。採則手走高處,步向前進,右手引採,則右足塌勁,左步進到對方右腿外側,所以採是進步的。
挒,也是引掤勁的,但是退步,手走下盤的,如倒卷肱,因對方進步勢猛,不得不退,還是一手引,一手撥。
肘,是化捋、採、挒的。擠用手,是梢節勁;肘是中節勁,因雙方相距較近。
靠是兩人離的更近,才用根節肩部發勁,但全是步先進,再轉著發勁。
以上四式是四個斜角的著法。
原文:前進、後退、左顧、右盼、中定,此五行也。合而言之,十三式。掤、捋、擠、按,即坎、離 震、兌,四正方也。采、挒、肘、靠,即乾、坤、艮、巽,四斜角也。此八卦也。進步、退步 左顧、右盼、中定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也。
前進後退是步法,左顧右盼是眼法,中定是身法。前進火象,後退水象,左顧屬木,右盼屬金,中定屬土,這是分開單講。
如果合起來講,則此拳任何一點動作,全有前進後退,左顧右盼,而在前進顧盼的時候,全離不開中定。就是講八方,也必須先有中心,沒有中心,是分不出八方的。並且八方的界限,不但是平面的,立體也有八方,變化必多。有的人迷信八卦五行,又說不出唯物的道理來,使人疑惑。也有人認爲八卦五行是玄學,其實是科學的,每個卦字或五行字,正如研究物理用A、B代表一種符號一樣,不過這種符號還有意義。
太極拳八法運用歌訣
洪均生 著作
1掤歌
太極練掤勁,勁要走螺旋。螺旋分二式,裏纏和外纏。
處處是纏法,要松又要圓。圓中求緊密,周身相隨連。
能隨就能粘,能連才能黏。圓轉無空隙,虛實變萬端。
萬殊歸一理,是謂太極拳。(備注:掤,音pěng)
2捋歌
捋是引進法,變化真稀有。兩人搭手掽,松肩更沈肘。
右手接右腕,左腕接左手。前手裏纏引,後手變前走。
下塌而外碾,管住對方肘。對方如前隨,引進莫遲留。
對方如後退,變按發雙手。(備注:捋,音lǚ)
3採歌
採和捋同類,進步走上圈。步落人腿外,手引後斜偏。
彼進我亦進,彼退擠按連。高來低打法,仔細熟究研。
4挒歌
挒亦捋採類,低來須高打。前腿向後退,手挒分上下。
後手勁斜引,前手勁正發。倒卷肱作用,以退爲進法。
5擠歌
擠破捋採挒,人引我前隨。前步同手進,後手肘彎齊。
後手防擊面,前手即擠之。正斜因來勢,上下各隨宜。
前腳一塌地,擠勁發勿疑。
6肘歌
發肘在擠後,雙方已貼近。擠勁被人化,立時發肘勁。
肘法有數種,學者仔細玩。高來低打法,發肘名順攔。
彼從右側攻,托我右肘尖。我肘左上引,右腿急右前。
腿入彼裆中,肘走正一圈。回肘下攻心,兩手同裏纏。
右肘腿同進,左步跟勿延。低來高打法,發肘名拗攔。
對方在前面,地位稍左偏。拗步來撥我,我是左腿前。
我急左轉身,左手下內纏。引彼勁落空,右肘變外纏。
擊彼左胸肋,向我左前顛。手前而腿後,拗中順爲先。
又有鴛鴦肘,左右相連環。彼從背後摟,右引左攻堅。
引時右步撤,右肘走外纏。使彼向左閃,左肘走裏纏。
緊貼左腰發,彼胸撞肘尖。還有背折肘,左肘右發拳。
拳彼引化去,引我更向前。雙手合勁開,右足向前竄。
背與彼胸貼,左肘擊左偏。全在腳步活,發肘方萬全。
|
|